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俊 李嫣然)今天,长沙市人民政府召开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和《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湖南湘江新区、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资料图】
1、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引进培育一批研发企业(中心),请问长沙下一步将如何推进这一重点任务?
郭塨(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实施研发企业(中心)集聚工程,是落实省委、市委主要领导指示批示的重大举措,也是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首要任务。加快引育研发企业(中心)核心是要坚持功能布局基于全球、研发任务源自全球、研发资源来自全球、研发成果用于全球的定位,进一步突出企业主体,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一是推动现有企业研发中心扩能升级。近期,我们将开展全市现有企业研发中心摸底工作,根据其创新基础和能力,择优支持扩能升级。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成立独立运行的研发中心;支持现有企业研发中心独立注册并企业化运营,进一步提升研发中心体量和能级,实现研发活动的产业化。鼓励企业研发中心开展技术研发、产品研制,力争产出更多成果应用于长株潭乃至全省、全球。
二是加快招引一批研发企业(中心)。围绕长株潭乃至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结合世界500强企业、央企以及行业领军企业、知名跨国公司等创新水平和资源禀赋,大力招引一批全球研发中心、总部研发中心,实现在长研发项目进展处于全球或行业领先,并逐步带动世界500强企业等落户长沙。鼓励外商在长设立外资研发中心,吸引国际化人才和资源来长开展技术开发、产品研发等。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在综保区设立保税研发中心,利用综保区保税、免税、免证等政策优势,开展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试制、检验检测和中试等。
三是加快培育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省“4+4科创工程”建设和运行。强化与发改等部门协同,积极争取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深海电能变换装置等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争取更多国家实验室在长沙布局或布点,加快培育国家科技力量。对标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要求,遴选100家高水平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对象,建立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体系。聚焦先进制造业等优势产业领域,争创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争取更多全国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落户长沙。
四是激发现有创新平台活力。长沙现有各类创新平台2300多家,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不断激发创新活力。重点聚焦成果产出和产业化“两端”发力,支持各类创新平台开展技术研发和攻关,催生更多先进成果,着力强化成果承接力和引导力,推动更多成果在长沙落地转化产业化。
五是强化政策支持引导。落实好《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若干政策》,加快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加大研发企业(中心)等相关政策兑现力度。围绕技术攻关、成果产出、产业赋能、人才集聚等方面,出台研发企业(中心)等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估机制等,成立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工作专班,不断提升平台产业赋能效益。
2、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湘江新区将如何加快湘江科学城集聚区的建设?
罗社辉(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湘江科学城是湖南省大力推进的标志性工程,对于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湖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前期,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先后赴合肥滨湖科学城、上海张江科学城、广州南沙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等地学习调研,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优化功能、同步招商”的原则,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标志性项目。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高起点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湘江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含湘江科学城规划)》已于去年9月30日,经省政府审议通过。湘江科学城首开区城市设计专项规划目前已形成初步方案,湘江科学城核心展示区三大标志性建筑方案国际竞赛工作已于7月21日对外公布。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持续深化湘江科学城片区发展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把最好的地块留给科研机构,最好的风景留给研发人员”,让科学家和研发人员在这个地方专心静心搞科研、安心舒心地生活。
二是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们已经累计投资约30亿元,完成湘江科学城拆迁腾地7042亩。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湘江科学城首开区重大项目落地,推动湘江科学城首开区2233亩集体土地拆迁,启动融城一路、观音湖路、暮坪湘江大桥等20个基础设施项目和湘江科学城首开区科技展示交流中心、长沙市一中(河西校区)、湖大科创港等项目建设工作,提升湘江科学城集聚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为研发机构落地提供坚实保障。
三是高质量引育全球研发项目。积极对接市里专项政策,研究出台新区《关于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领区的十条政策》,从平台建设、研发投入、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全方位引导支持研发机构集聚发展。既注重招引外部人才、外籍人才,也注重培养和留用本土人才,实施“高校毕业生留长工程”。推进“大校、大院、大企业”协同创新,立足全球视野,深化与世界排名前100名和全国排名前100名的高等院校合作,布局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紧盯三类500强企业,引进一批企业研发中心、外资研发中心,力争每年新引进和培育5—10个全球研发中心,逐步形成集聚效益,为长沙建设国际研发中心城市作出新区贡献。
3、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下一步的建设工作,在链接全球资源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具体的安排?
郑平(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这为我们深化开放合作提供了遵循,也为新形势下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长沙始终坚持放眼国际,拓宽合作,吸引了索恩格新能源汽车技术全球研发中心、巴斯夫锂电材料亚太研发总部、舍弗勒大中华区第二研发中心、大陆数字化超级工厂等一批标志性外资研发中心在长落户,为长沙的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创新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下阶段,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宽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举措,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地链接全球创新资源,以更高水平的开放融通,加快推进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重点是在三个方面与全球资源实现“无缝链接”:
一是主动链接全球研发项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我们将把研发企业(中心)集聚工程摆在首位。一方面,招引一批国际研发中心项目。对于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在长落地,按“一事一议”给予最高10亿元支持,并按每年研发投入增量部分的10%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鼓励外商在长依法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开放创新平台等,对于新建外资研发中心和保税研发中心,按投资的10%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200万元支持,并按每年研发投入增量部分的10%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另一方面,鼓励本土企业“走出去”。鼓励科技型企业在全球布局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创业空间、联合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的,将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
二是广泛链接国际人才资源。我们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优势。一方面,加大力度引进高端海外人才。对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获得者和院士等一流创新人才和团队,最高给予1亿元综合资助;针对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外资研发中心主要负责人,符合条件的可直接认定为长沙市高层次人才(C类以上)。另一方面,持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我们将大力引进境内外高端教育、医疗资源,以及国内外知名人才中介组织、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服务机构,加快推进海归小镇、外国人来华“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营造海外人才近悦远来的引才环境。
三是深度链接世界创新生态。我们将不断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服务窗口,依法保护外来投资企业知识产权;我们还将积极引进国际高端智库、先进检验检测平台、技术研发平台、成果转化交易机构来长设立分支机构,每年给予经费支持。与此同时,我们也将加大宣传力度,讲好“走出去”“引进来”企业、海外人才等各类优秀科技创新主体的长沙故事,营造全社会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文化氛围。
4、《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按照“一城一区三基地”的空间布局打造创新平台集聚区,下一步将如何推动这项工作?
蒋志国(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一城一区三基地”是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主要承载空间,“一城”是指湘江科学城,“一区”是指自贸区长沙片区,“三基地”是指马栏山基地、科大金霞基地、大泽湖基地。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实施意见》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来打造湘江科学城等物理主承载空间。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推进以“一城一区三基地”为核心的创新平台集聚区建设:
一是加强集聚区空间规划引领。在空间布局上,以湘江科学城为依托,培育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爆区”,布局创新平台、成果孵化、产业培育三大功能区,重点建设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和技术产权交易所、碳汇交易中心、人才服务中心以及国际化医院、学校、社区等,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重要创新成果策源地、创新人才集聚区、创新产业增长极、创新生态共同体、创新发展新引擎;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依托,锚定“三区一极”战略定位,发挥长株潭科教资源优势,积极申创长株潭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以自贸区长沙片区为依托,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外资研发中心、保税研发中心等,加快建设松雅湖未来科学城、中国隆平芯谷、黄花综合保税区、国际会展中心等;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为依托,聚焦高格式影视工业化技术业态,打造音视频产业研发中心基地。依托国防科技大学资源和军民两用技术,建设军民技术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打造军民两用先进技术创新谷。以大泽湖海归小镇为核心,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吸引海归人才、高层次人才来长创新创业。
二是加快标志性重大项目建设。统筹国际与国内、存量与增量、所在与所有,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市场主体等各方面资源,把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任务落实到项目上,具体来说,就是以“4+4”科创工程(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国家超算中心、大飞机地面动力学平台、力能实验装置、航空发动机冰风洞装置)、十大科技创新标志性项目、集聚区项目、首开区项目为牵引,推动清单化落地,形成可视化成果。加快推进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以及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建设和运行,力争将上述平台纳入国家实验室管理体系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支持深海电能变换装置列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带动作用。同时,建设以下一代“天河”超级计算机为核心的“算网大脑”、新一代高重复率超强激光驱动加速器应用平台,加快“天心数谷”建设,高标准建设数学研究院,打造长株潭数字产业创新高地。根据“三基地”功能布局,在马栏山基地建设音视频产业研发中心基地,在科大金霞基地建设军民两用先进技术创新谷,在大泽湖基地建设海归人才创新创业及成果转化中试产业园。
三是加速现代化产业培育发展。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研发赋能产业,让产业通过研发升级,瞄准新领域、新赛道、新业态,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积极谋划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数字化赋能、智能化升级、低碳化转型上下功夫,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不断融合发展。优化创新平台空间布局,积极实施产业集聚赋能工程,大力支持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音视频、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现代种业、数字产业等加快发展,同时,发挥重点实验室、重大科学装置等基础引领作用,强化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推动未来技术多路径探索和交叉融合,培育未来材料、未来计算、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5、聚焦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目标任务,长沙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将有哪些工作举措?
肖逸(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既是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新标志,又是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新动能,更是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新机遇。市工信局将坚持产业立市、产业强市,聚焦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工作目标,紧盯先进制造业这个主攻方向,加快构建具有长沙特色的现代化制造业产业体系,奋力在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征程中走在前、作示范。
一是抓产业园区。坚持以两清单两增量为主抓手,持续深入实施亩均效益改革,不断提高园区综合承载力和整体竞争力。在园区高效集聚一批高端人才、先进技术装备、研发服务平台、投融资机构等创新产业资源,将园区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创新成果策源地、创新人才集聚区、创新产业增长极、创新生态共同体、创新发展新引擎。力争到2025年,打造2家五千亿级园区、3家两千亿级园区、3家千亿级园区。
二是抓市场主体。大力实施“登峰”行动、“拔尖”行动、“头羊”行动和“金芙蓉”跃升行动,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专精特新“小巨人”做优做精,培育一批单项冠军企业,助力一批成熟企业上市。
三是抓产业链。围绕工程机械和汽车、新材料5年,全市上市企业达1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优势产业链“卡点”,大力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工作,加快推进存量企业扩能升级,加大技改力度和研发投入,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研发中心,在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核心元器件等领域实现更大研发突破。
四是抓产业集群。以构建高能级产业集群为重点,建立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加快推进产业集群赋能。推动工程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升级,冲击世界级产业集群;聚焦“三智两先、医芯移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政策扶持、科技攻坚等多种方式,尽快培育一批领军企业。推动长株潭先进能源材料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晋级国家级产业集群;前瞻布局前沿新材料、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到2025年,培育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
6、科技成果转化是七大工程之一,请问下一步将如何深化改革更好地推动成果就地转化,赋能长沙产业发展?
郭塨(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研成果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是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推进成果评价、赋权、激励等改革;与16所高校共建市校创新联盟,建成4个大学科技园、24家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及中试平台,深化与北大、清华、港城大等战略合作;构建“成果转化基金+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多元化投入体系。近三年来,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超50%,企业、高校院所技术开发、转让、许可三类合同本地转化率46.7%。
《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实施成果转化增效工程,且明确了研发成果用于全球的战略定位,就是要让更多的研发企业(中心)、国家级创新平台、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应用和产业化。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改革力度:一是建立成果转化精准对接机制。组建成果转化专班,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跟踪服务机制,重点对高能级创新平台产出的成果,通过组织专家评估筛选,按小试、中试、产业化等成果转化阶段分类形成转化清单,对小试、中试成果加强跟踪服务,对适合产业化的成果,开展常态化路演推介,力争科创成果“随用随出”。
二是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改革。争取省市联合出台成果转化赋权激励政策,赋予高校、院所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长期使用权,优化职务科技成果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机制。
三是强化成果转化服务支撑。实施成果转化“先用后付”“先投后股”改革,鼓励担保机构以“先用后付”方式为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提供担保服务,每年按担保费的 100%给予担保机构最高100万元支持;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先投后股”专项资金,在被投项目实现市场化股权融资时或发展良好后,将投入财政资金转换为股权。加快建设“两单两库一平台”。布局打造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实现中试服务重点产业链全覆盖。引进培育专业技术交易机构,推进科技成果实时进场交易。扩大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规模达50亿元,设立一批子基金。
标签: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